全球最大!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即将正式开航

发布时间:2019-09-18来源:管理员关注:
  目前全球最大单体卫星厅、全球首个采用城市轨道交通钢轮钢轨制式的机场空侧捷运系统——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卫星厅及捷运车站,经过5000多名建设者三年多的匠心打造,将于9月16日正式开航。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总建筑面积62.1万平方米,位于T1、T2航站楼南侧,为目前全球单体最大的卫星厅,在投入运营后,届时浦东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将达到8000万人次。

  卫星厅与T1、T2航站楼的连接方式突破传统,通过地下捷运系统相连,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东西分开、南北一体”的总体规划格局。卫星厅建筑外形呈“工”字型,将登机长廊的长度应用到最大化,增加了近机位数量,优化了近机位布置。卫星厅的建设,给浦东机场增加了83座登机桥、125个近机位,成为功能应用最大化的典范工程。

  “大视野”让旅客更加舒适宜人

  体现匠心打造卫星厅的最大亮点是让候机旅客更加舒适宜人。这要归功于卫星厅连绵起伏的3.5万吨的钢结构铸就的大屋顶和总长6公里的通透玻璃幕墙,为旅客带来空侧无障碍全景机场的“大视野”体验。但也给钢结构吊装增加了超级难度。通过攻坚克难,在机场不停航施工协同管理技术、“钢结构—幕墙”一体化建造技术、大跨度空间双曲桁架建造技术、“钢结构--金属屋面”一体化建造技术、数字化建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独特的创新成果。

  如卫星厅主楼四周一圈从4米层至屋面挑檐下口立面采用幕墙钢框架维护体系,展开长度达6公里。该体系的全开放性决定了幕墙钢框架为全外露钢结构,每根构件设计精巧且纤细,称得上是艺术钢结构。幕墙体系在满足防风抗台要求的同时承担起装饰效果。为满足设计理念要求,幕墙钢结构的加工制作和安装精度控制是两个关键点,通过采用“钢结构-幕墙”一体化建造技术,运用BIM技术对砼结构进行建模,提取幕墙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点坐标,并根据现场埋件实测各坐标数据进行修正,运用大数据合模技术,将幕墙钢结构模型与混凝土结构模型进行整合,将合模结果输出数据用于钢结构、幕墙结构的深化设计,确保钢结构节点的精准无误。

  大面积清水砼展现艺术效果

  体现匠心打造卫星厅的另一亮点是大面积清水砼展现的装饰艺术效果。在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建设中,清水砼量大面广。参建单位自主开发并大规模应用第五代清水砼模板体系---玻璃钢圆柱模板和圆环平台木模体系,共计现场浇筑清水砼柱1899根,其中圆柱1751根,方柱与矩形柱148根;现场浇筑的宽达4.2米、长达3500米的清水砼弧形悬挑板,创出了国内清水砼长度与面积之最。现场浇筑清水砼柱、板、梁的总方量达5.4万立方米,这在上海一个工程中也是最多的。此外,工厂预制清水砼挂板共计532块约6000平方米。从外观看来,这种砼在一次性浇筑成型后,表现出逼真的砼肌理,形成整体清水效果,后续不需要打磨、修缮,只在表面涂一层哑光透明保护剂,不需做其它任何饰面装饰。

  在施工过程中,参建单位研发出了自然纹理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满足清水砼结构艺术化的需求,形成了从清水砼材料研发、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到后期成品保护的一系列施工工艺,形成了运用GPS定位、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三维立体排版到数字化加工等一系列施工工艺,使大面积清水砼展现艺术效果。

  机场运行更为绿色节能

  体现匠心打造卫星厅的第三个亮点是机场运行更为绿色节能。对标世界级枢纽机场绿色航站楼设计,安装集团在卫星厅中,通过使用变频空调箱、取消空调交换器直接供冷、过渡季节自然通风、地面以下直供水等多种节能技术手段运用,预测年节约用电量可达995万度。卫星厅的厕所及绿化浇水也通过采用围场河雨水回用技术,可以实现年节水21.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