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保管控倒逼钢企转型升级,推广资源综合利用降低企业负担

发布时间:2019-04-15来源:管理员关注:
  李利剑委员建议:全面加快推广应用钢结构
  
  全国政协委员、安钢集团董事长李利剑称,尽管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钢结构生产第一大国,但是钢结构用钢量仅占我国钢产量的5%~6%,在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和中小跨度桥梁建设中,钢结构所占比例更是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平均水平。为全面推动我国钢结构快速可持续发展,力争在2020年钢结构用量占钢产量的比例达到15%~2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钢结构强国的目标,李利剑建议: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发挥政府培育钢结构市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加强监管。
  
  第二,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开展钢结构建筑试点”的要求,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完善钢结构全产业链。
  
  第三,以钢结构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建议成立国际钢材与钢结构技术标准协调委员会,为钢结构进入国际市场消除技术障碍。
  
  第四,实施创新驱动,集中力量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和人员“瓶颈”问题。
  
  第五,建立建筑结构体系、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部品部件和标准化钢结构及组合结构桥梁体系认证制度和成果转化平台。
  
  以环保管控倒逼钢企转型升级
  
  此外,李利剑认为,以环保管控倒逼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他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一是要实施全面管控,降低排放总量。扩大环保管控区域范围,形成达不到超低排放标准就自行退出的长效机制;鞭策各钢铁企业大力推进减量发展、深度治理和工艺装备升级,最大限度削减行业排放总量。
  
  二是实施分类管控,保护先进产能。督促地方政府在制订环保管控方案时,对工业企业实施“一厂一策”,按企业环保水平分类管控、有保有压,对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企业给予环保限产“豁免权”,对环保治理效果较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税收返还或减免,激发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实施技术改造的积极性。
  
  三是加快整合重组,提高发展质量。以超低排放指标的硬约束,把原来低环保投入的落后产能变为行业的“高成本区”,使小散乱、不具备改造条件的企业依法依规退出市场,为先进产能腾出市场空间。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促进产城融合。充分发挥钢铁制造能源转化、社会资源消纳功能作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及成熟可靠的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实现钢企与城市和谐共生。
  
  曹志强代表建议:降低钢企资源综合利用自发电机组成本
  
  全国人大代表,华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强指出,目前钢铁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自发电机组与燃煤电厂一样,征收每千瓦时共4.18分钱的农网还贷资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资金,一家年资源综合利用自发电60亿千瓦时的钢铁企业,每年需缴纳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资金费用高达2.5亿元,大大增加了企业负担,也打击了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为大力推广资源综合利用,降低企业负担,曹志强建议:
  
  一是对钢铁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自发电机组,取消农网还贷资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资金。钢铁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煤气发电机组不消耗社会能源,全部是利用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和余热作为发电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因此对获得国家“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的电厂,不能与其他企业自备燃煤电厂一样对待,应享受国家相应的优惠政策。
  
  二是对钢铁企业燃气自发电机组脱硫脱硝除尘环保改造,根据发改价格〔2013〕1651号文件标准给予补助。
  
  刘明忠委员建议:尽快组建若干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明忠建议,要加强对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行业创新能力的整合,在国家层面推动由专业领域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军企业等牵头,尽快组建若干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平台)。通过整合资源、补齐短板,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着力发展前沿共性和关键技术,着力解决产业链不连续、创新平台不可持续、行业核心产品技术空白、“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和首台(套)应用推广难等问题,全面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对国民经济发展支撑力,增强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全球话语权。
  
  程并强代表建议:健全企业诚信体系 助力民企良性发展
  
  针对民营企业在融资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五冶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程并强认为,实现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率先要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市场主体间的信任问题。为此,程并强建议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依托,建立企业信用共享信息平台,健全中小微民营企业诚信评价机制,助力民营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张学政代表建议:以钢结构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山钢集团莱钢济南钢构制造部党支部书记张学政就钢结构建筑的推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推进钢结构建筑设计、生产、装配、施工的产业化、智能化,以此推进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建立健全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与时俱进,尤其是钢结构设计标准应与国际接轨;三是推进钢结构建筑在灾区重建、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学校和医院建设等领域的应用。
  
  高祥明代表建议:尽快出台200系不锈钢相关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祥明提出,截至目前,对200系不锈钢的生产与使用均没有相应成熟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加以规范,在实际中,200系不锈钢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均出现了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造成了不良影响。高祥明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组织权威机构(如中国工程院等)和专家尽快出台全覆盖、强制性的200系不锈钢生产、加工、使用、回收标准,明确其应用范围,取缔不合标不锈钢,助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加快超低排放改造,推动钢铁工业绿色转型
  
  此外,高祥明呼吁,希望国家能够充分考虑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为加快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步伐、协同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持。对此,他建议:
  
  一、加强政策协调。实现全面超低排放改造,必然带来企业能耗的明显上升,将对国家实施的能耗总量和强度的“双控”政策产生较大的冲击。建议在制定和出台超低排放改造相关政策时,国家相关部门之间统筹兼顾,通盘考虑,实现出台政策与既定目标的有效衔接。
  
  二、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全面超低排放改造,资金投入大,运行成本高,对于钢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为有效推动钢铁企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建议依照中央设立专项资金、地方按比例设立配套资金的原则,加大对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支持力度。
  
  三、加大减税力度。建议减免一定比例的污染税,支持环保设施稳定运行,减缓超低排放设施运行成本高的压力,支持钢铁行业巩固和提升国际竞争力。